電商巨頭紛紛布局藥店! 香港環保銷毀公司的新機會!
2020/12/14 11:18:31 點擊:441

(健康時報記者 王永文 趙苑旨)“電商巨頭紛紛布局藥店,將會進一步擠壓零售生存的空間,尤其京東、美團配送能力很強的互聯網企業,對于零售藥店的破壞力更大,他們目前需要做的是在實體店上下一點專業的功夫就能擊垮目前的連鎖。”
提到如今的電商跨界醫藥,中國藥科大學國家執業藥師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教授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這些巨頭的采購能力,價格更有優勢,配送比實體強,他們目前缺的是專業服務。只要專業服務提升,或者給予執業藥師支持,就能招募大量的藥師提升專業服務。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2月10日,已經有屈臣氏、美團、蘇寧易購、京東等多家電商平臺紛紛布局實體藥店,其中,美團的關聯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申請“ 美團專業藥房”的商標,國際分類涉及44類醫療園藝和35類廣告銷售,商標狀態均為注冊申請中。
以蘇寧易購為例,早在10月下旬已經在南京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江蘇蘇寧大藥房有限公司,隨后,蘇寧易購于11月16日申請了“蘇寧大藥房”“蘇寧健康”商標,國際分類為醫療園藝、廣告銷售,上述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
公開資料顯示,蘇寧大藥房的經營范圍包括:藥品零售、藥品互聯網信息服務、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保健食品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第一類醫療器械銷售、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健康咨詢服務等。
“互聯網巨頭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醫生及便利店經營藥店是藥店發展歷史上的創新趨勢!藥店是商業體,核心是為患者顧客提供用藥服務咨詢指導,傳統而言實體藥店大多是面向中老年人群,這也是慢病醫保的重要參保對象之一。”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研究院藥店所研究員李子浩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伴隨互聯網電子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及商業服務業態便利性進一步增強,藥店從單一售藥行為向消費者顧客提供合理安全經濟負責任的藥學服務轉型,提升了公眾健康管理意識,由疾病治療向預防保健保養護理康復多環節轉換,這也和醫學發展是密切相關。
除了電商巨頭布局藥品零售市場,屈臣氏在2018年底就將屈臣氏大藥房開在了廣東佛山,主要銷售處方藥、保健品、食品及藥妝、個護產品,其中,藥妝、個護產品陳列占比近一半。同時,藥房還配備專業藥師提供咨詢服務。
“壓力肯定有。但我覺得,實體店只能在專業上,解決顧客實際問題上下更大的功夫。”對于電商巨頭們紛紛布局實體藥店的現狀,一位在杭州從事零售藥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電商渠道的逐步發展,他們也在通過一些電商平臺提供送藥服務,但是整體量比較少。
“疫情改變了公眾購藥習慣,線上終端在疫情期間異軍突起,成為不容忽視的新增長極。”12月9日,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在廣州舉行的2020-2021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上指出,實體藥店已經不可避免要遭遇電商的強烈沖擊,疫情期間各大醫藥電商平臺成交活躍度明顯提升。南方所網監中心監測的數據顯示,阿里健康與京東醫藥平臺上的200多家網上藥店,2020年前十個月線上藥品銷售額達到434.7億元,同比增長53.17%。
盡管從資本到人們的購藥習慣都傾向于電商渠道,但巨頭電商們線上+線下實體店的發展思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在今年12月1日招商銀行研究院發布的一份醫藥零售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國內藥店數量高達52.4萬家,零售藥店行業企業眾多,門店的飽和也加劇了行業競爭,零售藥房企業需強化門店規模、運營管理、信息技術、物流配送隊伍等多方面競爭優勢,以應對行業競爭加劇對公司盈利能力帶來的沖擊。
此外,該報告還指出,2019年國內公立醫院、零售藥房、公立基層醫療的處方銷售占比分別為7220%、1230%、15.50%,從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公立醫院仍為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處方持續外流會為零售藥房帶來重要銷售增量。但若處方外流推進低于預期,有可能會對藥店銷售增長造成一定影響。隨著醫保控費、藥品帶量購等政策的推動,零售藥店可能會面臨藥品降價大于預期的風險,若未來部分藥品降價幅度較大,這會形成新的經營業績的影響因素。
- 上一篇:在提倡綠色低碳出行的今天,共享單車亂停亂_香港報廢銷毀共享單車_放等問題的逐漸凸顯。 2020/12/14
- 下一篇:一次性餐具終于要收取費用了,對于環保來說_香港環保處理公司_是個好消息!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