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藥、創新藥半年大賣1600億!20個品種藥店最_香港藥物環保銷毀_受寵
2020/12/12 11:31:22 點擊:476
2020上半年受集采疊加疫情影響,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藥品銷售額同比下滑13.9%,零售藥店終端(含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受集采影響較小,第三季度隨著疫情可控,實現了快速回穩,預計2020年藥品銷售額同比增長3%。2020年只剩最后一個月,我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究竟經歷了哪些巨變?請聽我們細細道來。
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降價”是主旋律,創新藥迎黃金期2020上半年是“4+7”試點和聯盟擴圍、醫保談判品種及國家重點監控品種的執行期,同時疊加疫情的影響,中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銷售額為5752億元,同比下降了13.9%。
圖1:2015至2020年上半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銷售額及增長情況
2020上半年,64個集采執行期品種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合計銷售額占公立醫療機構整個藥品銷售額的比例僅為3.4%,由于中標價大幅下降,盡管銷售量有所上升,但其銷售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同比下降24.7%。
國家重點監控目錄內的化學藥品種在疫情的沖擊下呈現斷崖式下降,2020上半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67.10%,其銷售額占比也由2019上半年的4.0%下降至2020上半年的1.5%,該類產品大多數為臨床價值相對不高的輔助用藥品種,未來也將會逐步被市場淘汰。
醫保談判品種大多為近年新上市且臨床價值較高,價格也相對較高的創新藥或獨家品種,醫保談判后藥品的價格大幅度降低,使得藥品的可及性大幅提高,市場需求旺盛。2020上半年盡管在疫情的沖擊下,該類藥物的銷售額仍呈現出快速的增長勢頭,同比增長了47.11%,銷售額占比也由2019上半年的2.8%上升至2020上半年的4.8%,該類品種以價換市場的通道得以打開,市場發展空間較大。
表1: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受政策影響的各類藥品銷售額的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

從藥品分類來看,仿制藥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市場占主導地位,2020上半年的銷售額約為3100億元,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藥、全科用藥以及輔助用藥等領域,受到醫藥控費、控制藥占比、國家集采等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大,2020上半年的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7.5%,銷售額占比也由2019上半年的69.63%下降至65.90%。集采環境下,巨頭瓜分的仿制藥市場的微利時代全面到來。
原研藥品主要集中在抗腫瘤、消化(糖尿病)、呼吸、神經系統等治療領域,其產品均屬于市場中具有創新性的治療性藥品,市場需求大,同時受到政策的鼓勵。近幾年,原研藥的市場地位不斷提升,原研藥的增長逐漸成為中國公立醫院藥品銷售額增長的主動力;2020上半年原研藥銷售額約為1600億元,與2019上半年相比略有下滑,僅下降了2.1%,其銷售額占比由2019上半年的30.37%上升至34.10%。
表2: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原研藥與仿制藥的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
從化學藥各治療類別分布看,2020上半年,急、重癥用藥如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與新冠肺炎治療緊密相關用藥(如干擾素、免疫球蛋白等)以及慢性病用藥(消化系統及代謝藥中的糖尿病用藥)等剛需用藥所在的大類銷售額占比與2019上半年相比均有較一定程度的上升;銷售額占比下降明顯的類別有神經系統用藥、呼吸系統用藥、肌肉骨骼用藥等。
表3: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化學藥(含生物藥)各大類的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
從中成藥各治療類別的銷售額占比分布情況看:2020上半年盡管各大類的銷售額呈下滑的態勢,但大部分類別的銷售額占比呈上升趨勢,僅有呼吸系統疾病用藥、婦科用藥、五官科用藥和兒科用藥四個類別的銷售額占比呈下降的態勢。
表4:2020H1中國公立醫療機構中成藥各大類的占比及同比增長情況
城市零售藥店終端:抗腫瘤用藥躍升“金牛”品類,抗病毒中成藥亮眼
2020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人們盡量減少出行與線下消費,零售終端的藥品銷售規模出現負增長,但隨著人們生活逐漸恢復正常,經濟回暖,預計2020全年零售終端的藥品規模將達到4322億元,同比去年增長3%。
圖2:2015-2020E零售終端(實體藥店+電商)藥品規模(億元)
網上藥店近幾年發展較快,但受到處方藥限購及不能使用醫保等因素的限制,在2019年以前,其市場份額不到4%。但疫情影響催化人們網上購藥的習慣,同時部分電商平臺入駐互聯網醫院,使得2020上半年網上藥店藥品銷售同比增長70%,市場份額也上升至5.7%,而實體藥店的藥品銷售則首次呈現負增長。隨著人們恢復正常生活,醫療機構就診人數的增加,下半年網上藥店藥品的銷售會有所回落,預計全年網上藥店藥品銷售增長在60%左右,而實體藥店的增長率則由負轉正,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1個多點的增長。
在城市實體藥店中,老齡人口的增加、醫保控費、處方外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化學藥的銷售持續走高,預計2020年化學藥銷售規模達1386億元,市場份額為56.8%,較2019年增長3.7%;而中成藥受疫情影響較大,銷售規模有所萎縮,呈現負增長。
圖3:2015-2020E零售終端實體藥店中西藥規模(億元)與增長率
在城市實體藥店中,抗腫瘤用藥以高價、多種新藥加入等特點呈高增長態勢,以高達60.8%的復合增長速度進入藥品亞類的第一名,預測其2020年市場份額將達7.3%,除此之外,維生素類、腦血管疾病用藥(中成藥)的三年復合增長率也超過了10%。
在2020年預測數據中,處方藥TOP10品種僅1個中成藥上榜,其余9個為化學藥;從藥品的類別來看,有6個慢性疾病用藥,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用藥、降壓藥和降脂藥,分為是:2個心腦血管用藥(安宮牛黃丸&硫酸氫氯吡格雷片)、2個降壓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2個降脂藥(阿托伐他汀鈣片&瑞舒伐他汀鈣片);剩下4個分別是抗ED用藥(枸櫞酸西地那非片)、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抗腫瘤用藥(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和抗流感用藥(磷酸奧司他韋顆粒)。
表5:2020E零售終端城市實體藥店處方藥TOP10品種排名及增長趨勢
2020年城市實體藥店非處方藥(含OTC與雙跨)TOP10品種預測數據中,上榜品種均為常見病與補益類品種;從中西藥分類來看,僅有1個化學藥上榜,其余9個為中成藥。受疫情影響,具有抗病毒功效的連花清瘟膠囊、板藍根顆粒和雙黃連口服液等中成藥均呈現較高的增長,均排進了前十名之中,增長率均超過了38%,而止咳祛痰平喘類的中成藥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有較明顯的下滑,預測其跌幅將超過20%。
表6:2020E零售終端城市實體藥店非處方藥(含OTC&雙跨)TOP10品種排名及增長趨勢
12月8-11日,2020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暨米房會年會即將在廣州盛大舉行。眾多醫藥大咖將從政策解讀、經濟形勢預測、企業案例分析等角度暢談創新戰略布局,并有零售藥店品類分析、社會藥房慢病服務落地等話題熱議藥店應對策略,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如何找到最佳賽道也將會在現場進行激烈討論。
- 上一篇:時勢造英雄!蘇寧一直是家風口企業,只是從產業風口換到了_香港回收電子電器_輿論風口。 2020/12/12
- 下一篇: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車電池產銷量_香港電池報廢銷毀_及裝車量數據。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