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分會秘書長于可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與國際并行意義重大!
開展“公益+回收”模式探索,推動正規回收渠道對接
于可利介紹,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領域,基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及其配套政策,我國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整套管理體系。今年是《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后的第7年,也是基金征收和補貼正式實施的第6年。隨著政策的完善,我國規劃內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企業基本上已全部進入市場。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的109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企業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范處理量最大的國家之一,2014-2016年年處理“四機一腦”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均超過7000萬臺。隨著資質企業處理量穩步上升,我國行業管理及裝備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部分企業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而隨著補貼標準的變化,處理種類從電視機一種獨大逐漸趨向多元化;隨著各項新政策的實施,我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遇到了許多問題和挑戰,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我國尚處于市場經濟的初期階段,不同于發達國家的市場成熟度。許多百姓針對廢舊電子產品的處置態度往往認為這些廢品是可以換錢的,而一些先進國家的居民正相反,他們需要自己付費請正規企業來處理淘汰的家電產品,這就是基本國情的不同。咱們的老百姓大多數都會把廢舊家電賣給社區里的回收點或騎著三輪車回收的“游商”,目前零散回收在全國仍然占據很大比例。據調查,目前我國還沒有社區回收點具有正規的拆解資質,因此社區的回收網點是處理不了廢舊家電的,回收網點回收的家電一部分賣給了正規處理企業,但還有一部分流入到了非正規的集散地。
廢棄家電不同于普通的廢棄物,隨意拆解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比如冰箱中的保溫泡棉,它燃燒會產生二噁英等物質破壞大氣層,正規的廢家電處理企業會將這些泡棉進行付費處理。但在廢品回收貨場內,這些保溫泡棉卻被粉碎后賣了錢。于可利說:“這個泡棉其實就是冰箱的保溫材料,這個保溫材料含有一些化學物質,有一部分屬于破壞臭氧層物質,還有一部分就是環戊烷這種物質。環戊烷這種物質它具有可燃性,在一定的濃度之下就會產生爆炸,所以如果處理不當,隨意去打碎,或者隨意堆放,有可能會引發火災。如果控制不當,可能會發生爆炸事故。”

于可利介紹,近年來,老百姓更換電器電子產品的速度越來越快。根據調研,目前我國已沉積了10億部廢棄手機,每年置換下來的電腦、電視、冰箱和空調等其他廢棄家電也數量巨大。但是,從廢棄家電的回收鏈條看來,從老百姓家里出來的廢家電,并不能直接被送到正規的處理企業進行環境無害化處理,回收渠道大部分是被零散回收商控制了,正因這個問題,正規處理企業需要向回收商“購買”這些廢家電,造成廢家電的價格水漲船高,回收渠道成為了遏制行業發展的瓶頸。
于可利表示,百姓一般只能接觸到走街串巷的小商販和家門口的社區回收點,而找不到正規的廢棄電子產品處理企業。可是,正規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也不能把回收點建在老百姓的家門口。這是因為正規的回收處理企業必須有固定的營業場所、固定的人員、車輛等配套經營設施與環境,這些必備條件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成本組成。為了解決這類企業在實際經營中遇到的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國務院、國家稅務總局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管理規定》中規定,對廢棄電子處理企業進行適當的補貼。盡管有政府補貼的支持,但正規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也只是維持生存,解決這些處理企業面臨的問題,還需要有切實可行的辦法。

于可利認為,解決回收渠道的問題,應該把渠道建設和宣傳教育結合起來,兩者是相互依賴的,如果只有渠道建設,沒有宣傳教育,那么就會陷入和小商販的低水平競爭,正規企業沒有任何優勢,如果只有宣傳教育,沒有渠道建設,那就會陷入“為了宣傳而宣傳”的尷尬境地。于可利認為在回收渠道問題上,公益環保的力量十分重要,應該探索“公益+回收”這種模式。因此,分會組織實施了“全國重點城市高校電子產品綠色回收示范活動”,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等重點城市的高校中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組織、推廣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示范活動,促進以高校為中心的社區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有效回收,宣傳正規回收處理渠道,探索可持續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模式,節約、高效利用資源,以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及循環經濟的發展。該計劃是在環境保護部指導下,由一汽-大眾捐資支持,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一項公益活動。目前,該活動已經在北京的一些重要高校(如北大、清華等)順利開展,十月底開始將陸續在上海、成都等地分別舉行。于可利表示,希望更多的高校與企業能夠通過分會這一第三方非營利的平臺“對接合作”,也期待這樣的公益活動能夠引起全社會持續關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與利用工作,逐漸將科學的回收與利用方式引入百姓生活。
發起行業誠信經營、綠色環保與科學發展倡議,樹立行業形象
近年來,在政府主管部門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高度關注下,廣大企業認識到合理回收利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與社會、生態和民眾休戚相關,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工作。同時,加強深度資源化能力,構建良好的盈利模式,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在環保部門的日常監管工作中,也發現了存在個別企業拆解仿制廢電器申領補貼等一些不誠信的行為,這嚴重影響了行業形象與進一步的發展。
為促進企業誠信經營,實現行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2017年7月份,分會聯合相關企業共同發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誠信經營、綠色環保與科學發展”倡議,華新綠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偉翔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桑德再生資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什邡大愛感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長虹格潤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南京凱燕電子有限公司、淘綠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業內近50家優秀企業代表一起聯名向全社會發出了誠信經營倡議。
發力行業研究為國家推動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于可利認為,做好行業研究是行業協會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制定產業政策提供技術支持,發揮市場傳導作用,從而達到引導和推動行業發展的目的。
近年來,分會承擔了多項國家部委委托的專項課題,如今年分會承擔了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委托的《廢棄小型通訊類設備回收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典型拆解產物流向現狀及趨勢》項目。該項目針對報廢手機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產物開展系列研究。擬重點調研、分析報廢手機回收、處理處置現狀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重點拆解產物的流向,并提出相關管理政策建議,指導行業健康發展。
加強行業自信推動制定行業標準
我國廢棄電子產品產生量增長是非常快的,根據分會的預測,2016年進入補貼名錄的14種產品,它的廢棄電子產品產生量達到1038萬噸,預計到2020年,能達到1550萬噸,而到了2030年,將超過2000萬噸,平均年增長率是7.5%左右。
于可利認為,中國的電子產品回收與利用在具體的品類操作上都是數一數二的,無論是技術、產業鏈還是在環保等方面,我們都不比國外差,甚至是優于國際水平的,因此我國的從業者和行業管理者要有行業自信。但從頂層設計來講,我們則缺少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目前,國際上比較為公認的關于電子廢棄物回收與利用的標準,一是在美國,二是在歐盟。如果中國的企業想要深入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需要制定自己的一系列行業標準。分會目前已開始啟動相關工作,希望這些標準一方面能夠提高我國產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還能加快我們與國際的接軌,最終希望我們的標準能夠得到國際上的認可。標準制定的同時,還要有行業認證,這樣的雙保險能夠更加規范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深入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推進政策扶持工作
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涉及到國家法律、付費機制、相關回收處理責任體和政府的管制等因素。歐盟是最早關注電池回收和采取措施的地區,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立法,至今已頒布多部法令,在2009年就通過了電池回收法,要求成員國在兩年內推出本國的法律,教給消費者回收的方法。隨后歐盟各國制定了關于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立法,并在立法中規定制造商延伸責任制,同時,也促使制造商實施生態設計以便于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其中,德國作為歐盟中電子產品制造及廢氣量最大的國家,其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網絡體系及相關的技術也比較成熟。在德國,只有標明能夠被回收和報廢日期的電池,才能在市場上出售,消費者可以將使用過的各種類型的電池交送商店和廢品回收站,這些地方都無條件接收,然后轉送到處理廠進行無害處理;傳統家電方面,先把冰箱、空調類的電器收集起來;其次是電視、電腦等家用電器將被送到專業的循環公司,由于它們含有大量重金屬和有毒物質,因此將得到環境化的處理后再進行資源化利用。在法國,所有電子電器銷售商在出售新品時不得拒收顧客返回的同類廢舊電子電器產品,而生產廠家必須負責妥善處理這些廢舊電子電器。涉及的電子電器垃圾分三大類,即家用電器、音像設備和電子辦公設備,凡是需要用電、電池或蓄電池才能運轉的設備都屬于必須回收之列。
我國現階段的發展已經具備了向歐洲部分國家取經、學習并實踐的可能性和條件。于可利表示,我國目前已制定了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政策指引,有助于引導生產企業深入開展生態設計,優先應用再生原料,積極參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分會希望在這一有利政策的指引下,深入實踐,切實把生產者的延伸責任落實到位,以點帶面,在全行業進行推行應用。
于可利指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電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近年來,隨著電腦、手機等消費量的增加以及高新技術的應用,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大大縮短。隨著今年年初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率先確定對電器電子、汽車、鉛酸蓄電池和包裝物等4類產品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通知》與《指南》的頒布,使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相關制度更加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準入標準設置變得更為科學,也利于及時評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的實施效果并進行動態調整。此次公布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強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建立了“以收定支、自我平衡”的機制。它有利于強化法律責任,完善申請條件,加強信息公開,進一步發揮基金對生產者責任延伸的激勵約束作用。
緊抓“一帶一路”機遇,促進我國再生資源產業國際化合作
我國已經出臺政策,明確限制再生資源進口,這對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與此同時,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目前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于可利認為,在再生資源產業領域,緊緊把握“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促進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再生資源產業合作,對促進行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由于曾在聯合國工作的經歷,于可利對于東南亞地區的廢物進出口政策、管理規定等都十分熟悉,此前他主編的《亞洲執法官員控制化學品和廢物非法運輸執法手冊》中就收集了亞洲地區25個國家的廢物管理規定、進出口要求及程序等,他很愿意為我國再生資源企業提供這方面的幫助。“特別是在電子廢物方面”,于可利說“我有一個愿景,我非常希望能夠看到中國的電子廢物企業走出去,把中國的經驗和技術帶到更多的發展中乃至發達國家,解決當地的電子廢物處理問題,也扭轉中國電子廢物處理的國際形象。”
在我們交談的一個小時的時間里,于可利接了三、四個電話,基本上都是商定工作時間和出差行程的。這位兩個孩子的父親,十分感慨:“我陪家人孩子的時間太少了,因為我的時間是用‘小時’來計的,到今年12月月底之前,每一天的工作基本上都已經安排好了;但這是我的情懷所在,所以完全可以‘苦中作樂’,因為這是我想用一生來做的事業。”難怪,短短一年,分會的會員已經涵蓋了中國電子產品回收行業里90%以上的重點企業。
于可利對分會的定位是“專業化、國際化、知識化”。科班出身加上對于環保、海關管理以及產業的熟悉,讓他給分會設定了一個不同于其他行業組織的目標。我們預祝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分會在這位敢想、敢干的年輕的秘書長帶領下,與政府、企業緊密攜手,走出一條全新之路,并從中國走向世界。
- 上一篇:LCD液晶顯示屏的使用離不開保養,顯示屏幕表明請教,自然_香港液晶屏回收_也是我們清潔的重點。 2020/11/7
- 下一篇:EPR制度是什么:是指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 20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