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色综合网站,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看,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公司新聞

日本廢舊車輛總回收量龐大,其中近90%由銷售公司進行回收,余下的小部分由維修廠回收處理,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2020/12/31 11:14:08      點擊:685


日本的汽車拆解與利用

7月1日上午,考察團一行與新能源交通工具和循環經濟論壇暨展覽會(EMCE2019)的與會者們匯合,來到東日本回收資源有限公司參觀考察,該企業的主要經營內容是對報廢汽車進行全車拆解。

    與中國有著一衣帶水關系的日本,現今在循環經濟、再生資源方面到底有何與眾不同,我們與他們有何差距呢?帶著這些疑問,6月30日至7月7日,由《資源再生》雜志社組織的2019中國再生資源赴日考察團順利完成了考察工作,我們將此次考察報告整理出來獻給讀者,其中重點包括五項內容(日本的汽車拆解與利用、日本的廢舊家電回收、日本的循環經濟產業園、日本的垃圾分類以及日本的營商環境),希望能為我們今后做好中國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提供些借鑒。



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短缺,為實現可循環經濟發展,減少有限資源的不必要浪費,所以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就形成了一個循環經濟的生產模式。即日本大范圍進行廢舊車輛的回收再處理。舊車報廢車的回收大部分是由汽車銷售廠商和維修廠商進行的。日本也是世界上汽車保有量較多的國家之一。2000年后保持在7500萬輛左右,每年的報廢車約有500萬輛左右。為避免非法丟棄或出售報廢車,政府明確報廢車處理時應該遵守的規范,應對破碎殘渣、氟利昂類、安全氣囊等進行無害化處理。2002年7月,日本的《汽車回收再利用法》在國會審議通過,自2005年1月1日起實施。巧的是,我們考察的這家東日本回收資源有限公司正是在2005年1月成立的。

考察東日本回收資源有限公司


據記者了解,。總體而言,在日本的廢舊車的回收再利用是將報廢的汽車最大限度地把有價值的零件拆卸下來送到各個地方進行再利用,將車體和不能拆除的總成壓扁送去金屬處理中心,從而完成了廢棄物至再生資源的過程。根據日本的《汽車回收再利用法》規定,在購買新車的時候,購車人要按規定交納回收再利用費,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報廢汽車回收產業的壓力。針對回收材料,《汽車回收再利用法》也規定企業要負責回收粉碎的殘渣。



據東日本回收資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當前的日本報廢車大約在每年300萬輛左右,比20年前下降了許多,這是與日本人越來越喜歡綠色出行有直接關系。300萬輛的報廢車里,只有4萬輛車可以進行全車拆解,而東日本回收資源有限公司一年的全車拆解量為1.5萬,超過了可全車拆解總量的三分之一,全日本排名前五的汽車公司都與其簽訂了拆解合同。除了進行家用車的拆解,該企業還可以進行農用車的拆解。



考察團參觀了全車拆解車間。他們嚴格按照報廢汽車處理流程“報廢汽車所有人→收購公司→拆解公司→破碎公司→最終加工處理公司”進行管理,并明確了各相關方的責任和資源回收再利用費用。同時,企業運用電子目錄系統,對全部車輛進行編號,追蹤汽車回收處理整個流程的運作。



目前,日本每年有100萬輛左右的二手車出口,約占整個報廢汽車總量的1/5。主要出口目的地為俄羅斯、東南亞、非洲、東歐等國家和地區。出口二手車不僅節省了大量的處理成本,而且還有經濟收益,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日本國內處理報廢汽車的資源環境壓力。



汽車工業是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但同時也會帶來高消耗、高排放,以及造成環境污染。國家、行業之所以特別關注汽車報廢,不僅因為這個市場具有廣闊前景,而且它還是關系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制造業綠色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自2011年起,中國汽車銷量躍居全球第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報廢回收機動車200萬輛,同比增長14.3%。其中,客車回收數量為118.4萬輛,同比增長10.5%。預計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5億輛。雖然我國報廢汽車數量近兩年保持增長,但報廢率平均僅為保有量的3%-4%左右,明顯低于發達國家的6%-7%;回收拆解率更是只有保有量的1%-1.5%,遠低于發達國家的5%-6%。以國際上通行的6%報廢率計算,我國汽車報廢量至少為900萬輛。但我國的報廢汽車行業體系還不成熟,報廢汽車回收市場嚴重滯后于汽車產業的發展。若報廢過程不完善,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不但會浪費報廢汽車的材料,還會使報廢時耗用的資源發揮不到該有的價值,報廢過程中還有潛在的環境風險,比如隨意掩埋或焚燒不易處理的非金屬材料。直接排放廢棄物等,都會對土地環境和周圍的居民健康造成影響。



日本的《汽車回收再利用法》明確規定汽車生產商、拆解企業、粉碎企業等職責分工;3類特殊物品(氟利昂、氣囊和粉碎廢料等)的處理費用由車主承擔,顯著增強了消費者節約資源和愛護環境的意識;通過汽車登記申報制度與循環利用體系可以掌握每輛二手車的出口、廢舊車輛的流動情況及報廢后的拆解情況。



交流中我們得知,日本報廢汽車機制運作良好,除了歸功于法律的規范操作外,還得益于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再利用產業結構的優化及先進的技術體系做支撐。目前日本國內的拆解公司大約有5000家,其中80%是每月拆解臺數在50臺以下的小型企業群體;東日本回收資源有限公司的月處理量為700-1000輛左右。日本報廢車處理產生的物流,多以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將其再次送回生產環節中,資源回收再利用率高達80%以上。其中作為二手零配件的再使用率為20%-30%,作為原料的資源再利用率為50%-55%,破碎殘渣填埋率占20%-25%。另外,據日本產業結構審議會及中央環境審議會的推算結果,包括主動實施的破碎殘渣再生利用在內的報廢汽車再生利用率可達84%-86%。



我們本次考察的第二家汽車拆解企業位于福岡縣的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內,名為西日本報廢汽車循環利用株式會社。記者獲知,該企業是全國最大的舊零件流通網絡NGP聯合會的正式會員,追求徹底的資源循環利用,就是我們常說的“吃干榨凈”。他們通過嚴格合理的處理手段實現環保,例如擁有徹底回收環境負荷物質的工藝流程,可以避免這些物質擴散到土地、海洋、河流及大氣里;徹底回收燃料、廢油、廢冷卻劑;徹底回收并合理處理氟利昂,通過全面鋪裝和四周設置溝槽防止環境負荷物質向地下滲透;采用不會發生碎屑的工藝流程,在不遠的將來要達到徹底無碎屑的目標等。西日本報廢汽車循環利用株式會社也謀求徹底的自動化與省力化,已經采用了有自動化省力化的工藝流程,并擁有生產、庫存、品質管理系統。在他們的車間,我們觀察到其所有品牌、所有車種、所有不同年度生產的舊車輛全部有庫存,所有的舊產品都是經過嚴格的質量檢查合格的產品,在寬松的庫存場地里,計算機按每個零件分別管理。



通過考察這兩家汽車拆解公司,我們了解到日本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準入門檻較高,汽車回收和拆解企業的專業化、自動化水平也很高。日本在消費者購買汽車時要求繳納回收再利用費,我國也可以針對企業生產者實行責任延伸制,從設計制造的源頭上提高拆解效率,促進再生循環。今年6月起,我國開始施行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鼓勵“五大總成”的再制造與再利用,也首次明確了生產者的責任與義務,并將申請設立報廢機動車回收企業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強化了回收拆解全過程的環保管理。總之,一個汽車大國報廢汽車的回收率也應該達到較高水平,才能更好地推進循環產業發展。如何處理報廢汽車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環境問題,而日本在拆解與利用報廢汽車方面的經驗或將成為我國可借鑒的重要渠道之一。



日本的廢舊家電回收

我們考察的第二家企業為鳳凰金屬公司,它是日本最大的金屬粉碎廠之一的業主,成立于1987年,業務包括回收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工業廢物處理與貿易,還有家電回收及汽車回收處理等,員工約65名,近年來不斷擴大。該企業起源于1904年成立的Suzutoku公司,由位于關東地區,大阪和靜岡的工廠和8家集團公司組成,Rever控股公司是8家集團公司的控股公司,在日本關東地區擁有20多家工廠,從事各種回收和廢物處理工藝,重點是金屬回收與處理。鳳凰金屬公司剛上任一年的董事長親自為我們講解企業發展歷史與現狀,目前企業對家電的回收利用多于對手機和電瓶的回收利用,每月處理家電量達到4-5萬臺。考察團參觀了鳳凰金屬公司的冰箱、洗衣機等處理線,由于時間關系,沒能參觀他們的汽車回收處理車間。







考察鳳凰金屬公司

廢舊家電屬于固體廢棄物中的一種,它們對于環境及人體的危害并沒有被人們所注意。首先,廢舊家電中的元器件往往含有重金屬、鹵族元素(指周期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石田(Ts),簡稱鹵素)等有害物質。重金屬在接觸土壤和水源后將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因此,家電必須要經歷拆解處理等環節才能埋入土中。在各類家電產品中,大都具備含有嫁、鍺、硅、銦等元素,具備較高的生產成本。如果可以對這些元素進行回收再利用,可以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即使是最普通的冰箱、空調等家電,在進行拆解后也可回收部分鐵、銅、鋁等元素。據了解,一些廠商在回收電器中可提取黃金,利潤十分可觀。2017年2月16日,日本東京都政府就在都政府大樓設置了回收廢舊手機等進行再利用的金屬回收箱,用于制作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獎牌。



目前,在家電回收行業處于領先的國家分別是日本、芬蘭和德國。若想在日本丟棄一件廢舊家電,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能賣多少錢,而是要繳納一定的回收利用費。在日本,如果不繳費而隨意丟棄廢舊電器屬于違法行為。日本的《家用電器回收利用法》和《家電回收利用法和其他回收利用活動》中對電視機、冰箱、洗衣機和空調這四大類廢舊家電及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和衣物烘干機在生產制造、銷售、使用、回收利用過程中有著嚴格的規定和責任義務分工。據統計,日本消費者平均每丟一件電器之前都需向家電零售商或者郵局支付約合150元人民幣。隨后用戶會得到一張單據,并將其貼在舊電器上才能按指定的日期和地點交給專業回收機構。回收機構則會交給消費者一張帶有管理編號的“家電回收利用單”,消費者可憑上面的編號致電家電回收利用中心進行確認是否得到了適當的處理。



通過對鳳凰金屬公司考察及交流,考察團加深了對日本電子電器回收產業的了解,這里確實蘊含無限的寶藏:一臺冰箱中可拆解出50%的鋼和40%的塑料;一臺電視可拆解出57%的玻璃、23%的塑料和10%的鋼;一臺洗衣機可以拆解出53%的鋼和36%的塑料;一臺空調可拆解出55%的鋼、17%的銅、11%的塑料和7%的鋁。在制造家電產品中,日本對可回收利用資源所占比例有著嚴格的法律規定。比如一臺電視機,在設計時就要保證其整體重量50%以上的材料必須是可回收利用的。而冰箱、洗衣機和空調的這一比例更高,可回收利用率分別達到60%至70%。



據記者了解,中國年均報廢家電總量在2000萬臺以上,廢舊家電的回收正走向高峰期,在未來仍舊迅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每年廢舊家電量將達1.37億臺。但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規范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體系,許多家電的處置方式仍沒有明確規定。當前國內的家電回收主要渠道較為單一,主要通過流動攤點、二手市場或是廠商收購等方式進行回收。



實際上,我國政府已經對廢舊家電等電子產品污染環境的現狀已經有了相應認知,從1995年開始就先后制定了有關的法令法規,其中包含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1995年,已經至今修訂5次)、GB《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通則》(2007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2011年施行,該條例最大的亮點是:建立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專門用于補貼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生產商和進口商負有繳納基金的義務)。后來有關部門又下發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以及一系列的指南,包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資格審查和許可指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編制指南》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補貼審核指南》等。2016年1月,由8部門共同推出《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并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今年,又根據該辦法,市場監管總局、工信部組織制定了《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合格評定制度實施安排》(以下簡稱《實施安排》),要求2019年11月1日后出廠和進口的列入《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達標管理目錄(第一批)》的產品,應滿足《實施安排》的要求。



相比之下,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費用管理模式上,日本沒有類似我國的回收處理基金,其處理所需資金是由消費者埋單,資金流從消費者直接到處理企業手中,減少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我國關于廢舊家電回收的政策仍在不斷完善中,但僅僅從政策上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首先是消費者需要根植家電回收的意識,在家電到達使用年限后通過合法渠道讓其流入正確的拆解環節。廠商也不應只是售賣家電,家電維護應成為終身制,在家電報廢后也應當采取相應回收措施。此外,就我國國情而言,要實現從廢舊家電有償回收到丟棄廢舊家電要付費的轉變,恐怕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家電回收體系應當常規化、合法化,并對于進行家電回收的企業進行高標準的資格認證,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日本的循環經濟產業園

社會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富裕,另一方面,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及大量的廢棄型經濟活動也使有限的地球資源變得枯竭,垃圾最終處理的容納場地面臨嚴重的缺乏,從而引發各種各樣的環境難題。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重新調整當前的生活方式,以實現環境負擔小的“循環型社會”。



考察團參觀了3家日本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第一個是位于埼玉縣的櫻環境中心,第二個是位于福岡縣北九州市的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最后一個是在福岡縣大牟田市的大牟田環保城。



先說說埼玉縣的櫻環境中心。埼玉縣位于日本關東地區中部的內陸縣,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組成部分,兩條新干線構成交通運輸主動脈,交通網絡稠密,是日本東部最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埼玉縣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以工業、文化、藝術聞名,是東京北部最重要的工業區。



埼玉縣共有4個垃圾處理中心,櫻環境中心是其中之一,它屬于政府項目,負責處理四個區的生活垃圾,能適當地處理市內排出的垃圾,為了創建循環型社會,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努力。櫻環境中心約有員工200多人,占地面積達51000平方米,由熱回收設施、再利用中心、管理辦公中心(環境啟發設施、余熱體驗設施)構成。在櫻環境中心,考察團觀摩了回收垃圾樓、垃圾焚燒樓、辦公綜合利用樓等地的設施,其中的停車場最初是生活垃圾的填埋處,中心的3R探索室、3R咖啡館、浴池、游泳池以及食堂等都能對外營業,向公眾開放。



在櫻環境中心,95%的垃圾都得到了再利用。這里采用豎爐式氧化熔融爐,能適應多種性質的垃圾及其變化,設施安全且運行穩定。利用垃圾焚燒時產生的熱能發電,可以供給設施運營使用;除了供給自己的辦公使用外,富余的電力還可以出售給電力公司營利。櫻環境中心的市民浴場等余熱體驗設施的溫水也是利用熱能來供應的。在再利用中心,我們看到PET瓶手工分選傳送帶上的員工,通過手工分揀出混入瓶中的異物,并對不同顏色的瓶子進行分選,做這個工作的大概有50名員工,他們每工作半小時就會休息10分鐘。





考察埼玉縣櫻環境中心

參觀過程中,我們不斷看到一些市民開著私家車將已經分類好的生活垃圾運送過來,直接按品種倒進收集的大窗口,便利又高效,他們可不是來賣錢的,是免費將可回收的物資送到專業的處理機構進行再利用。在綜合辦公樓里有一個修復工作室,市民將損壞的瓷器帶來,由專業的民間藝術家義務為市民修復;這里還有一個小型的“跳蚤市場”,市民可以把家里不用、干凈無損的衣物帶到這里進行“交易”或“互換”,物盡其用。在多功能廣場,有不少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在悠閑地打著門球,這里是全體市民可以隨時來享受和應用的公共社區,可謂老幼皆宜;生態園內的稻田和池塘處處綠草茵茵、空氣清新,的確讓人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環境友好”。



我們考察的第二家園區是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北九州市位于日本九州的經濟中心福岡縣,以北九州和福岡市為中心構成了日本三大都市圈之外的“北九州福岡都市圈”,因地處日本九州島的最北端而得名。全市面積488.78平方公里,作為九州工業帶中心的北九州市,全日本新干線80%的鐵軌都來源于此,是日本最主要的工業和港口城市之一。日本的現代工業是從1901年在安裝了日本第一座近代高爐的國營八幡煉鐵廠正式投產的北九州開始的,該工業地帶的主要產業有鋼鐵、化工、機械、窯業以及信息關聯產業等,是日本四大工業基地之一。



北九州工業區域為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從20世紀中葉開始不斷出現的環境污染公害給該地區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許多大型工廠集中建設和運行在洞海灣邊,年降塵量創日本最高紀錄,許多市民感染上了哮喘病,洞海灣一度成為連大腸桿菌都不能存活的“死海”。1968年,震驚世界的8大公害事件之一的米糠油事件(亦稱多氯聯苯污染事件)就發生在這里。經過市民、政府以及企業20多年的不懈努力,北九州環境得以恢復,經濟結構也得以成功轉型,第一產業明顯衰退,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制造業的結構由、造船為代表的重工業型產業向以半導體、汽車相關產品為主的加工、組裝型產業轉換。北九州市終于從“灰色城市”、“七色煙”變成著名的“生態城市”,成為日本高科技產業、新興工業的主要基地,洞海灣如今已有100多種魚類和貝類棲息。



為了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北九州市充分利用多年 “制造業城市”的產業基礎和克服公害的過程中所培養起來的人才、技術和先進經驗知識等,制定了“環境保護政策”與“工業振興政策”并重的獨特地區政策。通過與附近的北九州學術研究區緊密合作,全面開展環境領域中從“教育·基礎研究”到“技術·驗證研究”、“企業化”等綜合性項目。為了使其先進的技術在發展中國家環境改善中也能起到作用,北九州市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派遣專家和接收國際研修人員等活動,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每年都會接待3萬人次的參觀考察,其中20%是海外的客人。







考察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

園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日本目前共有26個生態工業園區,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是其中之一。它也是由填海造地而生的,建于1997年,占地2000公頃,總投資額達770億日元,其中國家投資了132億日元,市政府投資了70億日元,其余的568億日元全部由企業出資。現今,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具備了各種方式的循環利用能力,已發展為日本最大規模的再生產業基地。園區內有可以參觀作為生活支柱的能源供應基地以及新生代天然能源和生物質能源,同時還提供企業間的合作和創新技術的研究等各種信息,園區中心的分館還設有展覽區。



除此之外,園區還擁有綜合環保聯合企業(系開展有關環保產業企業化項目的區域,各企業間相互協作,推進零排放,形成資源循環基地。例如:塑料瓶再生項目、辦公設備再生項目、汽車再生項目、家電再生項目、熒光燈再生項目、醫療器具再生項目、建筑混合廢物再生項目、非鐵金屬綜合再生項目以及小家電再生項目等)、響灘再生利用工廠群區、響灘東部地區(市政府將平整后的土地長期租給企業,扶持中小企業在環境領域的發展)以及其他地區(包括:食品廢棄物再生項目、辦公設備再使用項目、廢紙再生項目、煉鐵用發泡抑制劑制造項目、都市礦山再生項目)等。



這個曾經是日本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如今成為一個全世界都爭相效仿的城市環境治理榜樣。自從2009年12月16日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親臨北九州市考察環保及高科技產業園區之后,國內各級政府競相開展北九州環境治理經驗的考察和研究。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考察團一行參觀了環保圖片展區。在加強各類生活和工業垃圾回收利用、實現資源有效回收、垃圾“零排放”展臺前,團員們詳細詢問了有關再生項目的開展情況,并饒有興趣地參觀了用廢塑料瓶回收再利用制作的服裝、用建筑廢料回收制成的環保材料等再生藝術產品。隨后我們還考察了園區中的兩個項目:舊車拆解再利用項目(西日本報廢汽車循環利用株式會社,前面已有介紹)和OA辦公設備再生項目。



我們考察的第三個園區是大牟田生態環保城,也叫大牟田生態小鎮(OMUTA ECO-TOWN)。大牟田市是位于日本福岡縣最南端的一個工業城市,面積80.5平方公里,有三池港,利用漲潮巨輪可以入港。大牟田市內多丘陵,臨海地帶填海造陸后形成市區,1889年因開采三池煤田而迅速發展,20世紀30年代形成煤炭化學工業,現以化學、冶煉(煉鋅、煉鋁)和采煤機械三大工業為主。





考察大牟田RDF

在大牟田生態環保城,我們了解到什么是RDF(Refuse Derived Fuel),它是一種廢物新資源,即垃圾衍生燃料。它的產生過程是:含有50%水份的生活垃圾(包括廚房垃圾)經過破碎干燥,壓縮成固體顆粒作為燃料;由于干燥,垃圾量大幅度減少,既沒有難聞氣味,也沒有腐爛,運輸和存儲便捷;此外,它在高溫下燃燒,能大大減少二惡英的排放。由此出產的RDF可以進入大牟田RDF發電廠,新的能源就此誕生。在RDF發電廠,RDF由大牟田及其28個鄰近城鎮和城市(7個合作社)生產,高溫和產生的熱量用來發電,區域內合作將垃圾轉化為固體燃料,從而實現熱循環。



在大牟田再生廣場,我們考察了不可燃垃圾分選中心。各種垃圾分選設備的外觀設計與周邊環境十分協調,所有的設備都設在建筑物內部,低噪音、低振動并采用各處獨立的地基以及大型消音器,設備采用旋風及濾布袋除塵方式,大大降低排氣中的粉塵,防止對大氣污染;為了防止從排水槽等處有臭氣產生,設備也安裝了脫臭系統及除臭劑噴霧裝置。難怪我們在參觀時只看到機器在運轉,耳朵聽不見噪音,也看不到粉塵彌散,腳下沒有任何振感,更沒有聞到不舒服的味道。通過這些科學有效的回收及分選設備,將家庭大型不可燃垃圾進行粉碎、分離,分選出其中的鐵金屬及鋁等。而那些分離出的可燃垃圾,則轉化為RDF,供至RDF發電廠。大牟田再生廣場回收來的資源有:空罐、空瓶、廢紙材料等。在未來,他們還計劃有選擇地回收、分離、分選、包裝和儲存諸如寵物瓶、托盤和其他塑料制品等物資。







考察大牟田center 環保城

記者了解到,大牟田生態環保城可處置四大類廢物資源: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工業廢物以及海洋工業廢物。在環保城內有一個核心的配套中心—大牟田生態交流學習中心,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展覽館,供社區與參觀人士尤其是孩子們的互動和學習。在這個學習中心,考察團員們體驗了各種令人愉快的環保科技互動功能,在視聽訓練廳里進行了人機游戲,觀看了的動畫片……有關環境保護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以不同方式浸透并深入到社會的每個角落,這種產業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考察這3家園區,我們深入了解到日本的產業園區十分講究協同合作與科學規劃,拿北九州生態工業園區來說,他們的“北九州模式”即“官、產、學、民”相聯合,具備了以下特點:一是在企業、大學及政府部門強有力的協作下開展工作。二是臨近原有工業企業聚集地和學術研究區。三是可處理較大區域內的廢棄物。四是通過與園區內的各個企業、市內的再生企業以及區域內管理型處置場(衛生填埋場)的協作,為安全可靠的處理提供保證。五是努力公開相關信息,加強與市民之間有關風險方面的信息交流。六是推進市政府相關部門的一條龍服務,使手續簡便而迅速。七是在確保作為原料的廢物回收量和再生品的利用方面提供幫助。八是制定了環境未來技術開發補助金制度,扶助環境領域的驗證研究、社會系統研究和可行性研究。

\
業務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