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的風口能讓_香港環保企業_哪些環保企業飛起來?
2020/12/26 16:38:02 點擊:716
未來,我國垃圾分類行業很可能快速推進,環保企業除了將垃圾分類服務于其他行業外,還應構建自己的競爭力。
由萌芽到成熟應不會超過10年
企業該何時介入?不同類型的企業要在垃圾分類領域取得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構建競爭優勢是最關鍵的環節
今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在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基礎上,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城市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未來垃圾分類與每個人都有關系。筆者作為環保行業從業者,思考垃圾分類到底給產業帶來哪些影響?企業能從中抓住哪些市場機會?
以日本為例,上世紀70年代,日本就開始探索垃圾分類,直至90年代提出建設循環型社會,垃圾分類步入法制化軌道。日本垃圾分類取得當前有目共睹的效果,經歷了近30年的堅持和努力。垃圾分類歸根到底是公眾的分類意識和分類行為。垃圾分類公共管理政策的核心在于立法,重點在于引導、教育和獎懲。從這一角度來說,垃圾分類本身并不是一個產業,能產生價值的環節在于政府采購服務和居民購買服務,產業將自身應行使的義務以服務需求呈現。
即使如此,垃圾分類作為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的重要資源入口,必然成為企業的角逐領域。筆者研究認為,當前,參與垃圾分類的主要有3種類型的企業:第一種是往下游延伸的設備制造企業,含有一些互聯網+的理念;第二種是信息化和軟件開發企業;第三種是以從事環衛、固廢處理業務為主的環保企業。未來不排除有更多類型的企業參與到垃圾分類這一領域。不同類型的企業要在垃圾分類領域取得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構建競爭優勢是最為關鍵的環節。
雖然日本垃圾分類經歷了30年的發展歷程才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國產業政策具有集中發力的特點,以及市場參與主體數量龐大和多樣性,保守估計我國垃圾分類由當前的萌芽階段到成熟階段不會超過10年,乃至更短。
企業如何參與垃圾分類?
兩網融合更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更有商業模式創新的空間
企業介入垃圾分類領域深度的問題值得關注。垃圾分類本身是一種分類意識和分類行為,對產業鏈下游企業起到“咽喉”的作用,因此從企業參與深度來講是十分值得探討的話題。筆者認為,僅就垃圾分類這一項業務不會出現大公司(即使有也是階段性的產物),只會出現善于利用垃圾分類從事與之相關的有影響力公司,比如擁有全產業鏈的綜合服務商。這意味著從事垃圾分類必須服務于其他業務類型,例如再生資源與環衛的兩網融合、餐廚/垃圾焚燒處理廠、再生利用等。
發達國家的固廢行業經歷了從注重效率,到注重分類,最后再到注重資源的發展階段,對比國內,我國正經歷從關注“效率”向關注“分類”演進。與前端的垃圾分類和終端處理相比,兩網融合更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更有商業模式創新的空間。
最后是構建企業競爭優勢的問題。過去幾年一些環保細分行業高速甚至是急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優勝劣汰,尤其是2018年以來,一大批企業甚至行業龍頭企業面臨著經營艱難、易主甚至破產清算的境地。不出意外,幾年后的垃圾分類領域可能仍會重復這一現象。產生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在于企業競爭優勢的缺失。
決定企業競爭優勢的企業資源往往是不可替代、不可模仿的,例如政府關系、品牌、資金、渠道等。判斷標準包括4個方面。一是資源的稀缺性,即不是所有競爭者都能輕易獲取的資源。二是資源的不可模仿性,即價值創造的核心。三是資源的不可替代性,即企業資源如果很容易被替代,即使競爭者不能擁有前兩種企業資源,競爭者仍可以通過替代資源改變競爭地位。四是資源的持久性,即企業資源的貶值速度越慢,越有利于形成核心競爭力。
伴隨著垃圾分類的逐步推廣和落地實施,將改變當前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方式,從而引發固廢產業的變革。站在風口,企業應更加注重打造競爭優勢,善于借助垃圾分類,更好地協同其他業務。
- 上一篇:隨著我國醫藥工業的發展,制藥廢水已逐漸_香港廢水處理_成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如何處理制藥廢水? 2020/12/26
- 下一篇:垃圾分類和處置成為環保_香港環保處理垃圾_的新話題,如何處置垃圾呢?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