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國產硅材料企業蹣跚起步,如今已經脫胎換骨,半導體_香港回收半導體_產業神速崛起!
2004年宗冰畢業于清華大學,與許多懷揣夢想的80后一樣,他也有自己的夢想:為世界提供清潔能源。2005年宗冰加入當時全球光伏行業龍頭企業無錫尚德,次年創建無錫尚德硅材料實驗室。2007年25歲的他為建設中國首批現代化高純多晶硅工廠初次來到祖國的大西北,從此扎根青海高原艱苦創業,今年已經是第13個年頭。
從清華大學的莘莘學子到高純硅材料行業的技術骨干,伴隨著我國新能源和
60年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背井離鄉來到青海高原,為中國核武器的研發奉獻了青春和熱血。今天,有一群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扎根西部,同樣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這片土地,使我國新能源產業引領全球,屹立在世界之巔。宗冰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半導體產業的崛起,宗冰已成長為該領域的優秀中青年專家?,F任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任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青海省硅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青海省硅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青海民族大學客座教授、青海民族大學研究生企業導師、西寧市科協兼職副主席。宗冰中學就讀于湖北鄂州高中,2000年保送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學習期間表現優秀,獲“北京市非物理類專業大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本科畢業論文獲電子工程系“優秀綜合論文訓練獎”。
大學畢業后宗冰投身新能源行業,加入全球光伏行業龍頭企業無錫尚德,任研發工程師,從事光伏電池研發。2006年籌建無錫尚德硅材料實驗室,任實驗室主管,研究硅材料生產和檢測技術。在當時硅材料大量進口、魚龍混雜的情況下,為我國硅材料進口量最大的上海海關、南京海關提供技術支持。
在2007年全球高純硅材料極度短缺的情況下,為打破國外壟斷,毅然來到青海高原艱苦創業,投身于國產高純硅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在亞洲硅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深耕13年,打破了制約我國光伏和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高純硅材料瓶頸。
高純硅材料作為光伏和半導體行業的基礎材料,其先進生產技術長期被國外公司壟斷。2000年之后隨著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高純硅材料短缺的情況日益嚴重。2007年宗冰作為技術骨干參與中國首批完全自主設計的千噸級高純多晶硅生產線的設計和建設工作。2008年作為還原車間主任不分晝夜帶領工友奮戰在生產一線,生產出青藏高原第一爐高純多晶硅,同年建成西北五省首個半導體級ICPMS超凈實驗室,并于2013年通過CNAS認可。這些突破徹底打破了國外七大公司長期壟斷的局面。
2015年作為技術骨干建成全球首條全48對棒加壓還原爐萬噸級多晶硅單體生產線,獲得國際領先成果。新型還原爐的研發,傳統方法需要先制造原型爐通過反復試驗優化、修改設計,才能定型投入大規模應用,通常需要5年以上。為克服困擾業界已久的48對棒還原爐結構設計和工藝控制難題,宗冰和企業研發團隊通過計算機模擬仿真取代傳統的原型爐試驗方法,僅用不到兩年就實現了48對棒還原爐的成功研發和規模化應用。他們還在業內率先提出全數字化研發概念,實現了從工藝流程設計,到核心設備研發,到廠房裝置布局,到生產工藝優化的全數字化。通過深入研究節能降耗新技術,公司48對棒還原爐項目投產后,累計節能折合標煤1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1.6萬噸。2018年,該項目獲得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企業也于同年被工信部評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進入趕超國際一流競爭對手的關鍵時期。宗冰及亞洲硅業研發團隊為此制定了新的目標:開發低消耗、高品質的電子級多晶硅。要兼顧消耗和品質這對由來已久的矛盾并不容易,這底氣來自多年來的經驗積累、技術沉淀,也來自長期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所嘗到的甜頭。早在2016年,宗冰和團隊就提出了以智能制造為手段,以綠色發展為目標。通過將工業數據分析技術應用于多晶硅工廠的海量生產、質量數據的分析、管控,使每年數千億規模的生產數據流動起來,成為有價值的信息。2018年企業獲得工信部智能制造專項支持并通過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證。在宗冰的帶領下,近年來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17、2018連續兩年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2018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稱號。
現在,還有千千萬萬像宗冰一樣的一線科技工作者在祖國的西部辛勤耕耘,建功立業。他們用雙手實現著夢想,描繪著未來。談及未來,宗冰仿佛又成了那個剛畢業懷揣單純夢想的年輕人:為世界提供清潔能源,為我國半導體產業崛起助力!
- 上一篇:中轉港為何存在?小編帶你一起了解_香港轉口_什么是中轉港! 2020/12/15
- 下一篇:特斯拉的電池居然是7000多節小電池,這樣的鋰電池_香港回收鋰電池_安全嗎?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