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子廢物監測的2020年報告顯示,全球電子廢物產量_香港電子廢物處理_在2019年超過5300萬噸,
2020/11/24 17:36:25 點擊:663
比2018年增長了近3.5%。全球人均電子垃圾產量在2019年達到7.3KG。
其中還指出,電子廢物占中小型設備的近32.5%,大型設備占24.4%,其他部分則由溫度控制設備、屏幕/顯示器、電燈和小型通信設備等分攤。
這些電子垃圾的回收價值保守估計可達570億美元。而且這些電子廢棄物,據介紹只有20%被收集和回收。這意味著至少有470多億美元的損失(約3215.5億元人民幣)。
難怪業界總是感嘆,“暴風雨般的”。
作為電子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的電子廢棄物產量也不容忽視。根據工業部門的初步估計,到2030年,我國電子產品廢料將超過2700萬噸,而僅計算機和電路板回收金屬的價值就將超過1600億元。
電廢資源化,是擺在再生資源產業面前的一個“隱身礦”。雖然不少企業瞄準這片藍海,也有100多家正規拆解企業,擁有超過1億6千萬臺廢舊電子產品的拆解能力,但也依然難掩行業痛點。

若從買賣雙方的角度來看,歸結起來就是兩點。
買家市場的“低小散”仍然存在,收購渠道多為個體經營者,成本高不說,還導致許多終端處理企業無法申請財稅退補優惠。而且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更加加劇了成本與經濟效益的矛盾。
電子廢物回收價格較高,在此背景下,賣方市場回收意愿自然受到影響。此外,還有其他一些主觀的原因,使這些電子廢物難以進入正規的拆解渠道。
建立電子垃圾回收產業鏈已是當務之急。
EPR體系、暢通的回收渠道、高性價比的拆解工藝、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嚴密的生命周期跟蹤、創新的網絡回收模式等,都將成為電子廢物循環再利用價值的深層挖掘。
在此之前,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促進家電消費升級的實施方案》,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 上一篇:跨境電商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你覺得_跨境電商退貨處理_自己落伍了嗎? 2020/11/24
- 下一篇:電子元件采購_香港回收電子元件_基礎知識分享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