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手機交易這座“金礦”能夠挖多久?電子垃圾真的迎來春天嗎?
2020/9/29 9:33:49 點擊:624
而在疫情之后,這些人發生了改變,他們紛紛把此前囤積著的名牌包包、名牌大衣、閑置的手機和電子產品等物品拿去變賣,來度過這一場疫情所帶來的危機。但在這一場“變賣家產”的背后,一個龐大的行業逐漸浮出水面。
8月3日,極光大數據發布了《2020年Q2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在報告中極光指出,二手電商行業在近一年的增長態勢顯著。其中,綜合二手交易平臺轉轉集團在二手手機用戶交易、線上C2B回收和B2C等領域已經位居行業第一。轉轉在今年5月戰略合并找靚機,成為了估值達到18億美金的科技獨角獸。
不過,一臺在許多普通人眼中,價值還僅僅停留在“舊手機換不銹鋼盆”的二手手機,為何能夠支撐起一家科技獨角獸?二手手機的背后又隱藏著一個怎樣的市場?讓我們一起走進二手手機背后的“真相”。
“深不見底”的二手手機市場
二手商品,顧名思義,就是舊的已經被使用過的物品來重新進行交易。但是,大部分人對于二手商品的概念可能還僅僅停留在跳蚤市場和二手商品市場。不過,就是這樣的一個認知度較低的行業,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市場。
在當前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大量為了滿足個人生活成就感的消費使得閑置商品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大量商品被用戶購買后就閑置在家中。艾媒咨詢2019年所發布的共享經濟行業數據分析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國二手物品交易規模已達2025.4億元,未來仍有增長趨勢。

同時,隨著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等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的改變,對于二手物品的接受程度和認可度不斷的提升,這也加速了二手交易市場的發展。
在2007年1月9日,蘋果第一代iPhone正式發布,從此拉開了PC互聯網時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浪潮。如今,以iPhone、三星等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個人的隨身攜帶工具,與之而來的,是快速的手機迭代浪潮。
快速的迭代更新使得也推動著消費者更換手機,從而帶來大量移動設備的閑置與浪費,許多智能手機設備還未到達報廢狀態就已經處于閑置狀態。
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大量閑置的智能手機和用戶對二手產品認同度的不斷提高,在兩者的相互作用之下,共同催動了二手手機行業的高速發展。
二手手機成“金礦”,線上平臺齊“掘金”
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華強北,作為中國最大的手機生產和集散地,這里可以說是二手手機市場的“天堂”。每年華強北的二手手機交易量達到千億級別,而這還僅僅是中國龐大的二手手機數量中的極少一部分。
在由中國電子裝備技術開發利用協會聯合環保組織共同發布的《中國廢棄電子產品循環經濟潛力報告》的一項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市場二手手機的回收率不足2%。可見,中國的二手手機市場還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在這樣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下,加之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線上二手交易平臺應運而生,閑魚、轉轉及拍拍等一大批線上二手交易平臺紛紛誕生,與線下二手交易市場共同分食著二手手機這一龐大的市場,并逐漸蠶食著線下二手交易市場的份額。線上平臺突破了線下二手市場的地域局限,大幅擴大了市場的范圍。自此,二手交易市場由此開始從線下轉為線上。
“外表光鮮”的背后是致命的黑暗
不過,二手交易,注定擁有著諸多“致命環節”。首先,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
在二手交易中,買家無法獲得二手手機的質量問題,在線下交易時,用戶能夠觸碰到實物,因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的風險,但是卻可能因為信息不對稱,面臨價格的問題。而在線上交易中,買家無法獲得手機的任何信息,所能憑借的,僅僅只有賣家的“良心”。消費者在購買二手手機的時候,遭遇不良商家的概率極大,買到問題機、假貨,甚至是最后收到一臺模型機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此外,買家收到貨后,借“莫須有”的質量問題,對賣家“到手刀”,以不收貨或要求賠償等方法威脅賣家,要求降低此次已經商定好的價格?!暗绞值丁边@也是諸多用戶寧愿二手手機放在家中閑置,也不愿拿去賣掉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手手機交易流程中存在著的諸多環節的不透明,這些問題極大的打擊了用戶對二手交易的信任度,這對二手手機交易市場的發展來說是致命的。在這樣的問題之下,為了解決這些痛點,C2B2C模式出現了。
C2C模式弊端盡顯,C2B2C才是最終“歸宿”?
與傳統的C2C模式相比,在C2B2C模式下,個人賣家可以選擇將二手 手機交易給平臺,由平臺對手機進行鑒定,通過固定的標準來進行定價,避免了C2C模式下的信息不對稱和其他糾紛。在平臺對二手手機回收后,個人用戶也能夠在平臺上購買到符合自身要求的二手手機,同時基于平臺標準化和專業化的服務,避免了傳統二手交易環節中的造假及質量問題。
通過平臺在交易過程中充當“中間商”,將能夠避免傳統二手交易模式的弊端,第三方的介入解決了此前因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諸多問題。
以轉轉為代表C2B2C模式已經成為當前二手手機行業爭相發展的方向。當前,轉轉憑借著C2B2C模式,已經成為了二手手機交易市場絕對的第一,與專注于綜合二手商品交易平臺閑魚形成了當前二手電商市場的雙寡頭格局。
不過,C2B2C模式真的會是二手手機市場的“歸宿”嗎?或許沒有這么簡單。
對于互聯網平臺來說,流量就是一切,沒有流量就無法活下去。轉轉能夠獲得成功,與所擁有的龐大流量所分不開。
在極光《2020年Q2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2020年6月份,在以二手手機交易為主的App中,轉轉月均DAU排名第一,找靚機則名列第二,數值分別是第三名的34倍和14倍。不過,這一流量能否保持住呢?雖然當前轉轉保持了領先優勢,但是能否持續的留住用戶,增加用戶的粘性,這將是對于轉轉以及所有線上二手手機交易平臺來說到需要面對的問題。
其次,“中間商”無法解決二手交易中的所有“痛點”。在C2B2C模式中,“驗機”是整個鏈條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驗機”不是對手機進行檢驗,看出哪里有問題這么簡單,而是最終要對檢驗給出一個鑒定結果,并根據一定的標準給出一個評級。
因此,在檢驗上由于無法給出一個固定的評定標準,并且只能借助于人工進行檢測,在速度及精確度上將出現極大的誤差。借助大量人工進行檢測,有些類似于工業流水線,這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是極為困難的。因此,眾多平臺將這一業務分包給分包商,此前轉轉稱其在全國擁有幾十個檢測中心,但業內人士透露,這些質檢中心大部分都是分包模式。
對質檢進行分包模式,將能夠極大的降低平臺成本,但這樣平臺將無法對質檢流程進行直接控制,因此在質檢過程中會存在精準度等問題,這就導致了通過了平臺的質檢但仍然有質量問題的糾紛發生,此前曾有報道稱,用戶在購買通過了官方檢測的手機時居然收到了“模型機”。但如果是平臺自營的,這一問題將很難發生。
固然,C2B2C模式具備傳統C2C模式所無法擁有的優點,但如果平臺無法保持流量,在充當第三方時無法為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都將導致這一模式中的一環斷開。如何解決這些痛點,值得平臺深思。
二手手機交易這座“金礦”能夠挖多久?
根據IDC《2019-2023年全球二手智能手機預測》報告顯示,全球二手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在2019年達到2.067億臺,同比增加了17.6%。預計到2023年,二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有望達到3.329億臺,2018年至202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3.6%。龐大的二手手機出貨量將提供著充足的市場。
隨著移動互聯網覆蓋度的不斷提升,推動了二手電商的加速發展,線上二手交易打破了城與城之間的二手交易顯示,從一二線城市到三四五線城市,再到農村地區,二手交易市場的覆蓋面將不斷下沉,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其次,當前二手手機交易的用戶認可度仍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這將是一個非常值得挖掘的地方。同時,二手手機交易仍然還未完全解決行業痛點。由于平臺質檢采用外包模式所帶來的質檢后手機仍然存在問題的情況,或許平臺可以選擇一步步將外包模式轉換為自營模式,不斷的削減外包所占據的比例,從而最后達成質檢全部替換為自營模式,從而解決外包模式下的問題,這將極大的提升平臺的競爭力。
此外,如何保持住平臺的流量,這將是決定平臺能否在二手手機交易市場這座“金礦”中長久淘金的重點。平臺或許可以抓住一些對于用戶影響較小的痛點,如物流服務、售后服務以及完備的客服服務,借助這些增量服務,提升用戶在交易中的購物體驗,從而提升在用戶之間的知名度,并能夠增加用戶粘性,這或許是能夠幫助平臺保持并提升流量的一個可行的方案。
一座“永不枯竭”的金礦
在當前這一個信息化時代,智能手機行業注定將能夠一直發展下去,而二手手機交易作為伴隨著手機的誕生而生出的產業,也將注定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而一直走下去。二手手機交易市場或許將成為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永不枯竭”的金礦。
- 上一篇: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助力_香港家電回收處理_廢舊電器派上新用場 2020/9/29
- 下一篇:用互聯網思維來做家電回收是未來十年的趨勢,傳統回收的模式一去不返了。 2020/9/29